全屏 沾化县街道地图 沾化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 滨州沾化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滨州地图 辖区: 【邹平地图 | 博兴地图 | 沾化地图 | 无棣地图 | 阳信地图 | 惠民地图 | 滨城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沾化县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沾化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沾化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在此煮海晒盐为生。沾化物产丰富,是“中国冬枣之乡” ,盛产稀世珍果沾化冬枣;拥有海岸线170.5公里,特色海产渤海梭子蟹、渤海毛虾、东方对虾和 “天下第一鲜”文蛤驰名中外。

中文名称: 沾化县
外文名称: Zhanhua
所属地区: 中国山东
电话区号: 0543
邮政区码: 256800
面积: 2113平方公里
人口: 38万人(2003年)

目录

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
历史沿革
交通基建
  1. 交通
  2. 电力
  3. 环保
  4. 通讯
风土人情
  1. 综述
  2. 饮食
  3. 春节
  4. 元宵节
  5. 二月二
  6. 清明节
  7. 端午节
  8. 初伏
  9. 中元节
  10. 中秋节
  11. 十月一
  12. 腊八日
  13. 辞灶
  14. 订婚
  15. 结婚
  16. 贺寿诞
  17. 贺生子
  18. 贺建房及迁居
经济概况
  1. 综述
  2. 农业
  3. 工业
  4. 商业
行政区划
沾化冬枣
历史人物
地方特产

基本概况

  沾化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县政府位于沾化县富国镇富国村,既是山东半岛和京津唐两大经济区的联结地带,又是国家“黄河三角洲”开发和山东省确定的“海上山东”建设两大工程的主战场。总面积2214.57平方公里,辖六镇四乡、一个渔港办事处,443个行政村,总人口38.2万。这里土地广阔,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环境优美,被誉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
  沾化,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因盛产稀世珍果沾化冬枣,而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目前,沾化县冬枣密植园已达35万亩,年产量可达1500万公斤,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并远销新加坡、南韩、日本等国家。 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8.56亿元,农民人均收达到2580元,各项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年均增幅都比较可观。
  沾化县属环属环渤海“金项链”上的重要一环,所处的环渤海湾经济区已被列入本世纪国家重点发展区域。拥有海岸线171公里,驰名中外的渤海梭子蟹、渤海毛虾、东方对虾和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就产于这里。全县拥有土地332万亩,人均占有9亩,是全省人均土地最多的县之一,其中有110万亩耕地、100万亩滩涂、70万亩海滨草场。土地的多样性特点,为农、牧、渔三业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然地理

  沾化县位于区内东北部,渤海湾南岸,东部由北向南与东营市河口区、利津县为邻,南连滨州市,西南部与阳信县接壤,西部与无棣县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5′~118°21′,北纬37°34′~38°11′。县境东西宽53.75公里,南北长68.99公里,总面积2214.57平方公里。
  县境域属于鲁西北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滩涂以上海拔1.6~8.4米(黄海高程),坡降约为1/7000。在外力作用下,形成6种微型地貌:缓岗、浅平洼地、微斜平地、河滩高地、海滩地、滩涂。河滩高地系古河道漫滩发育而成。滩涂系泥质,河叉密布,由海湾伸向内陆。海岸线曲长170.5公里,滩涂面积5.64万公顷,-15米以上浅海面积18.97万公顷。
   滩涂及浅海底平坦,均为泥质。县境内土壤分为2个土类,3个亚类,4个土属,82个土种,总面积13.72万公顷。潮土土类:分为潮土和盐化潮土两个亚类。滨海潮土系潮土亚类的唯一土属,包括15个土种,土体构型多有厚粘层。分布于富国以南徒骇河沿岸和秦口河中游东侧海拔5米以上的地段,面积2.96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1.6%。土壤表层多为轻壤和中壤土,土壤肥力高。滨海盐化潮土是盐化潮土亚类的唯一土属,包括34个土种,面积5.22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38.0%。
  土壤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土地瘠薄,受干旱威胁大。盐土土类:由海相沉积物与陆相沉积物交错叠合而成。有滨海潮盐土1个亚类,含滨海潮盐土和滨海滩地盐土两个土属。
  滨海潮盐土包括27个土种,面积4.0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9.8%;滨海滩地盐土包括6个土种,面积1.45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0.6%。两土属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海拔3.5米以下地段,表层质地多为轻壤和沙壤,滨海潮盐土兼有中壤和重壤。土体构型多以厚沙层为主。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土壤表层质地有沙壤、轻壤、中壤、重壤4种类型,面积分别为1.36万公顷、6.46万公顷、4.04万公顷、1.86万公顷,以轻壤面积为最大,占总面积的47.1%。
  境内主要河流有徒骇河、钩盘河-秦口河、潮河3条干流河道。徒骇河系 境内最主要的自然河道,河段长约48.5公里(至与秦口河汇流处) ,流域面积533.5平 方公里。 钩盘河-秦口河境内河段长约57.65公里,流域面积598.2平方公里。潮河系 独流入海河道,境内河段长约67.47公里,流域面积354.3平方公里。
  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季风交替明显。其特点是:春季多风少雨,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快;夏季气候温热,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雨量骤减,气温急降;冬季雨雪稀少,气候干冷。
  土地资源:全县总土地面积221457公顷。耕地面积7.85万公顷,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226公顷。有天然草场4.46万公顷。水资源境内地表淡水主要是河川径流和水库蓄水。大气降水是地表淡水的主要补充,受季节影响较大,主要集中在夏季汛期,地表径流年际不均是其主要特点。
  由于受海相成土母质和海水侧渗的影响,浅层地下淡水分布面积仅14平方公里,且储量少,不具有大量开采价值。深埋于300~500米的深层地下淡水由于含碘、氟量过高,人畜不能饮用,又因含水层由粉沙、粉细沙构成,水量小开采困难。沿海潮滩地2800米深以内无淡水分布。
  地热资源,境内地下热水资源分布集中,均在徒骇河农场内,现已打出1号、2号、3号三个温泉井。地处油田腹地,石油蕴藏丰富,到1997年已建成油井404口,属胜利油田油区。地下油气资源也颇丰,开采价值高。优质卤水矿分布于沿海地域,卤水矿化度高达104.4克/升,是原盐生产的优良资源。贝壳资源丰富,仅徒骇河农场即拥有1亿多立方米,贝壳层大都出露地表,开采方便。
  县境内地下蕴藏煤矿,新生界第三系地层有煤层,古生界二迭系地层有可采煤2~3层,石炭系地层有可采煤3~4层。生物资源陆生动物有兽类25种、鸟类246种、昆虫类147种、两栖类6种。
  水生动物约258种,有淡水、海水、海滩3大类。淡水动物有19种鱼类、3种虾类、2种贝类和河蟹及甲鱼。海水动物有86种鱼类、15种虾类、22种蟹类、44种贝类、2种水母类。海滩动物有文蛤、青蛤、近江牡蛎等。植物资源,陆生植物有120多种野生经济植物,其中饲用类80多种,药用类70多种,纤维类13种。水生植物有蒲、藕和藻类。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唐设招安镇,宋升镇为县,沿名招安县,金改沾化县至今,县名取义于汉代渤海太守龚遂治郡“海滨之民,复沾圣化”。
  今沾化境域,商属蒲姑(又名薄姑)国。周属齐国。秦朝属厌次县地。西汉,东南部属千乘郡湿沃县(即漯沃县),西南部属平原郡富平县,西北部属渤海郡阳信县。东汉,东南部属乐安国千乘县,西南部属平原郡厌次县,西北部仍属渤海郡阳信县。三国时期,地属魏。东部为乐陵国湿沃县地,西部为厌次、阳信县地。西晋因魏制,隶属未变。东晋、南北朝为乐陵郡阳信县、厌次县、湿沃县地。隋代,西部为渤海郡阳信县地,东部为渤海郡蒲台县地。唐朝,621年(武德四年) 改渤海郡为棣州,县境遂属棣州。688年(垂拱四年)析蒲台、厌次置渤海县,并于渤海县建招安镇(今沾化古城),今县境即为棣州渤海县招安镇地。742年(天宝元年) ,改棣州为乐安郡,招安镇随县改属乐安郡。760年(上元元年) 乐安郡复称棣州,招安镇仍属棣州渤海县。五代十国时期,956年(周显德三年) 置滨州,割棣州之渤海、蒲台两县属之,招安镇随县属滨州。北宋初年渤海县招安镇仍属滨州。1042年(庆历二年)升招安镇为县,此为建县之始。1073年(熙宁六年)又省县为镇复入渤海县,1079年(元丰二年)复置招安县。1126年(靖康元年)宋被金灭亡,招安县归金朝,仍属滨州,至1195年(金明昌六年)更招安县为沾化县,沿用至今。元代,初沿金制,1262年(中统三年)沾化县属滨棣路,1265年(至元二年)后,沾化县属济南路滨州。明代,沾化县属济南府滨州。清初袭明制。1734年(雍正十二年)改武定州为府,沾化县属武定府。1913年废府设道,沾化属岱北道。1914年改岱北道为济南道,沾化县随属。1925年设武定道,沾化县改属武定道。1928年废道,县直隶于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划沾化属鲁北行政区,抗日民主政府划沾化属冀鲁边区。1941年10月后归清河区,1944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行政区,沾化县属渤海区第四专区。1949年属渤海区垦利专区。
  1950年撤销渤海区,建惠民专区,沾化改属惠民专区。1957年秋由县城由沾城(今古城)迁至今富国街道。1958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利津县并入沾化县,沾化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分治、利津县复制,沾化县属惠民专区。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沾化县属山东省惠民地区。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2001年设地级滨州市,沾化县属滨州市至今未变。

交通基建

交通

  近年来,沾化县交通事业迅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先后累计投资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400余公里,总里程位居全市第一,村村通上了柏油路,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主干线,县乡路纵横交叉、乡村路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投资8950万元,建成全长82公里的海天大道,打通了一条省会济南、滨州市区和沾化县城直通渤海湾最便捷、最顺畅的大通道。成功实施交通基层站所“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经验在全省推广,并引起交通部领导关注。建设乡镇三级客运站4处,日发送旅客10000人次。“村村通客车”工程顺利推进,全县184个村庄设立了候车亭、停车点,客车村庄通达率达到98%以上,形成“半小时交通圈”,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纵贯沾化全境的徒骇河黄金水道直通渤海,集航道疏竣、油盐化工开发、造船、渔港、商港“五位一体”的滨州港经济园区建设已经启动,富国新港、滨州港东港万吨级码头、滨州北海新区、全国一类治超检测站、滨港铁路、船舶制造等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建成4C级跑道,可起降波音737型以下飞机,陆、海、空立体现代化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

电力

  沾化县现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7座,
   变电容量达到18万千伏安,输电线路近1000公里。2000年以来,先后进行两次农网和城区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新建110千伏变电所2座、35千伏变电站4座,改建35千伏变电所6座。目前,沾化县装机总量为600MW,基本形成以1座220kV变电站为核心,3座110kV变电站为枢纽,7座35kV变电站为骨架的电力网络。其中,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达到N—1要求;110kV、35kV变电站实现双电源供电;城区实现10kV手拉手供电;供电可靠性达99.8%以上。此外,充分考虑无功潮流分布,电压质量根本改善,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8.2%以上。沾化县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总投资90亿元的华能、国华、鲁能风力发电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到2010年,沾化县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MW以上,年发电量超过200亿度。

环保

  近年来,沾化县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将其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摆上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强化领导,细化措施,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污水处理工程深入实施。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2005年6月竣工试运行,2006年3月通过省环保局验收,辐射面积5.1平方公里;日处理污水3万方的污水处理厂2007年8月底试运行。二是生态县建设全面启动。已建成富国、下洼、冯家3个省级优美乡镇,山东金丝食品有限公司为市级环境友好企业,下洼一中为省级绿色学校,下洼东平村、黄升潘家村等7个村正在申报市级生态文明村。三是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水污染和大气、重点行业环境违法问题得到集中整治。四是项目绿色通道建设扎实推进。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项目否定报告制等,采取现场办公、联合办公的方式,简化审批程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五是环保110建设得到加强。开通环保热线“12369”和举报电话7315163,全时制、全天候、全方位接收群众举报,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力优化发展环境。

通讯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9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9042万元,固定电话用户9万户,宽带用户6073户,小灵通用户2.35万户,移动电话13.2万户,电话普及率63部/百人。沾化县邮政局成立于1998年9月,业务种类已发展到邮务、金融、速递物流3大类100余种,2006年全局业务量达到1193万元。沾化县电信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拥有沾化县境内70%的国家长途光纤资源,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电信网络与设施及基于电信网络的语音、数据、图像、互联网等电信基础、增值业务。公司秉承“开放、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经营理念,不断推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公司规模迅速扩张,截至2006年底,固定电话用户1.3万户,宽带用户0.25万户。沾化县移动公司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建成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商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和遍布城乡的营销服务网络。2006年底,全县通信基站79个,乡镇营业厅和村级移动服务代办点500余个,实现了农村服务网点的无缝隙覆盖,建成全省第一个“全球通”信息化示范村——王尔庄,为海蜇批发专业村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沾化县联通公司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通信基站40余个,服务营业厅28个,网络建设不断加强,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该公司新推出的“话费误差,三倍返还;短信差错,先行赔付”承诺,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风土人情

综述

  渤海大鼓是沾化县河家村鼓书艺人魏尊昌在西河大鼓的基础上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将东路大鼓、京剧 、河北梆 子等 戏曲、 曲艺的旋律融于其中,为滨州特有。 渤海大鼓唱腔高亢委婉,朴实俏丽,刚柔相济,声情并茂,尤以演唱“三国段”最为著名。渤海大鼓旋律千变万化,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唱腔时而挺拔激越,跌宕起伏,时而婉转缠绵如流水行云,听起来韵味无穷,绕梁三日。渤海大鼓的声誉不胫而走,在华夏曲坛独树一帜。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集聚天地之灵气于一身的沾化冬枣,恰如这一方水土哺育的敦庞厚朴、勤劳聪慧的沾化人民。上千年来,人与枣一起繁衍生息、患难与共、绵绵情深,形成了意蕴悠长的冬枣文化。当地有关沾化冬枣的奇闻逸事、诗歌词赋、童谣民谚俯拾皆是、处处可闻,尤其是植根于民俗风情之中的冬枣文化异常浓郁芬芳。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沾化冬枣别具特色的文化更是远播华夏大地。
  1999年9月15日,沾化县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10月8日为沾化冬枣节。历时5年,沾化县已举办六届沾化冬枣节。

饮食

  旧时,素以高粱(或玉米)与大豆的混合面蒸饼子、窝头为主食,歉收年月常以谷子代替高粱、玉米。每餐伴有高粱(或玉米)面粥或菜汤,很少有小米饭。农忙三餐,闲时两餐。富者粗粮细作,穷人掺糠加菜蒸成“谷楂”(弄成圆团一掰为二)、“芑馏”(圆球形),间以粗粮面包菜面子(西部叫“团子”)作调剂。蔬菜以自种自食为主。夏秋间,豆角、南瓜为主,黄瓜、茄子为辅。寒冬季节,白菜、萝卜、豆腐即为佳肴。当地居民喜吃咸、辣,盐渍萝卜和虾酱是常备菜,秋冬喜吃大葱,夏季喜吃大蒜。总览全年饮食,腊月、正月好于平时,农忙好于农闲,麦收多吃面食。招待客人来不及买馒头就包水饺、烙饼、擀面条,只备烟、茶,很少有酒。婚嫁筵席却大讲排场,每席菜肴最少有三大件、六碗、四碟。会亲家、请媒人更为丰盛,宾至,先布好“压桌碟”,有糕点、香茶,供寒暄品茗,然后,上酒上菜,讲求三道饭,饮酒攀谈三四小时之久。建国后,人民生活提高,掺糠加菜者大为减少,逢年过节饮食愈加丰盛。招待客人必有酒、烟、茶和炒菜,面食自不必说。除1960年前后外,“谷楂”、“芑馏”基本不见。80年代以来,普遍以面粉为主食,小米、绿豆、大米为调剂。蔬菜更为繁盛,新增芹菜、土豆、西红柿、蒜苔、蘑菇……不一而足,韭菜、黄瓜较前大为增多,四季皆有。吃饭不但有荤菜,且大多喜吃瘦肉。

春节

  是民
   间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家家推磨捣碾,称鱼买肉,置办供品,购买年货;村村组织文娱队伍, 学习排练;店铺结算清理欠帐,民间所有财物借贷各作归还;富人逼债,穷人躲债,直到大年三十。待到正月初一,逼债者停,逃债者归,故春节又称“年关”。腊月三十,家家早起,清扫庭院,贮水满缸,摆好香案,悬挂“家堂”,安置木主。在太阳未出之前,家长持燃香到坟上或通向坟莹的路口作揖跪拜,叩祈祖宗神灵回家过年(俗称“请爷爷娘娘”)。然后捧香回家。往返路上,不回头,不说话,恭谨肃穆。抵家后,将香火插入香案,奉上供品,在门前点放鞭炮后,合家烧纸叩拜。早饭后,家家门上贴好春联,准备好一切过年事宜。请爷爷娘娘的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北部地区有的是腊月二十九日下午,西部地区则有的待除夕下午。晚饭后,室内室外,灯火通明。各在自己的大门口放置芝麻秸或蓖麻秸(有的放玉米秸或谷秸)三束,做成支架,在大放爆竹的同时,点燃支架,火光熊熊。在场老少齐呼:“明儿来,明儿来……”,谓之“叫明”。待草秸将烧尽时,即用草束往家引火,边走边喊:“大葫芦头,小葫芦头,银子钱往家流”、“大葫芦棒,小葫芦棒,银子钱往家扛”、“黑小子,白小子,都上俺家来穿袄子”。将火引至灶门后,在大门上放一横棍在地,名曰“拦明棍”。此活动的由来说法有二:一说人民苦于清王朝的统治,盼望恢复大明江山;一说期望新的一年光明来临。但民间的实际活动,却是表露人们急于摆脱贫困希望人财两旺的心情。“叫明”实是“叫命”。除夕夜里,戒律很多。不能随地吐痰泼水,不准打骂诅咒,不许狂言诈语。全家谦和温顺,明灯守岁,及时进香。俗称“坐年”。是夜,富家烟酒糖茶,围炉谈家常,极尽天伦之乐;穷人家儿少爆竹女无花,寒夜绵绵,灯火惨淡,百愁交集,索性早眠。但总在黎明前“发纸马”:女家长烧火煮饺子,男家长率领小儿孙在屋门外点放长串爆竹。接着在天地神龛前烧纸进香,叩拜“家堂”,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分“压岁钱”。至此,一切禁讳放松,共进年饭饺子。“发纸马”有“起得越早越吉利、吃得越多越健康”的说法。有的不到半夜就“发纸马”,叫“抢年过”。有的本来食欲不振,为图吉利也要强吃一碗。泊头、黄升一带,有吃完饺子后牵着骡马向喜神方向(喜神在何方,历书有规定)走的习俗,大车也要朝向喜神方位,名曰“迎喜神”。此日(正月初一),大小便一定要避开喜神方位。过年饺子吃罢,男女各着新衣,以宗亲近远为序,先近再远后庄乡,给长辈拜年。乡亲街巷相遇,惯以“好啊”、“起得早”、“吃得多”、“发财”为祝贺语。除夕晚上,亲门近支凑在一起谈心,平时少有不睦者,多趁此相聚,各得宽慰,不言自了。只要初一早晨能登门拜年,往日的嫌隙,内心的抵牾,都能烟消云散;如即日不登门,平时无隔阂者也会引起猜嫌。初二早晨(西部地区有的于初一下午),各家又焚香烧纸,将祖宗神灵送回坟墓。此时,同宗聚会,由长辈带领,到祖坟上烧纸叩拜,并大放爆竹,以示后人兴旺。自即日起,晚辈携礼物到亲戚家拜年,先后顺序一般是外祖、姑姨、岳父、其他。至初七八逐渐结束。建国后,敬神之俗逐年淡忘,祭祖的形式依然存留,一切禁忌陋习多被青年人突破。“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禁止烧纸烧香,上坟祭祖,相互拜年。“红卫兵”各街头设岗,没收走亲拜年的礼物。连续几年,农村的春节死气沉沉,贴春联者也寥寥无几。“文革”过后,旧俗复苏,但拜年的形式有所不同,除亲门近支仍行叩拜礼外,大多以祝贺问候代替。给亲属拜年的次序亦有改变:除初二照样到外祖家拜年外(有的初一就去外祖家),初三多到岳父家,其余亲属以次后推。另外,春节前后友好聚饮之风方兴未艾,青、中年尤甚。

元宵节

  即上元节。民间叫“正月十五”。主要的活动是灯展和烟花。从正月十四开始,连续三晚。儿童们先提灯照遍自己院子的角角落落(以为可照死毒虫),然后走上街巷,
   成簇成群,忽集忽散。县境西部有放“铁窝头”的习惯。用生铁铸一空心窝头,尖上留一小孔,座部的针孔插一导火线,由底部装入花药,密闭压牢,点燃后从尖上的小孔喷放黄蓝色火花,持续良久。有的老年以棉油拌合糠皮,一堆堆放于村头路口点燃,曰“放路灯”。春节期间,各村都有扮玩艺的习惯。秧歌、旱船、高跷、龙灯、耍狮子、斗罗汉……千姿百态。元宵节村与村互与联欢,热闹非常。县城附近村庄,多到城内献艺。清末及民国时期,城内商家于各路口扎起过街灯棚,挂满各式彩灯,献艺队伍至此,则以爆竹拦截,敦请耍出套路,活动至深夜不停。日军侵占时,人心惶惶,灯会停止。解放后,农民情绪高涨,文娱活动异常活跃,不但恢复以前的所有玩艺,还增添“扭秧歌”、“小戏”等新形式新内容。1958年以后,文娱活动转入低潮。“文革”期间,一切传统文娱活动,都被视为“牛鬼蛇神”,不准演出。1980年后,不但传统文娱节目有所恢复,灯笼、焰花的式样也更加新颖。县城的彩灯几乎全部电气化,明暗闪烁,璀灿夺目。焰花更是绚丽多姿,有“仙女散花”、“金菊吐艳”、“孔雀开屏”等等,再加各地文娱队的献艺表演,热闹非凡。附近农民多来观光,较远者,有的驾拖拉机进城观赏。至于节日食俗,虽名元宵节,却无吃“元宵”的习惯,大都吃饺子,有的正月十五吃,大多是正月十六早晨吃。
  填仓日:农民于新春之始,满怀丰收希望,于正月二十五日清晨,在院子里或大门口用草木灰撒成若干大小不一的圆圈,名为“打囤”。然后分别在圈内放置少许五谷杂粮,象征各种作物都囤尖仓满。此俗于农业合作化后消失。

二月二

  又称“龙头节”。有“二月二龙抬头”的俗语。即日后,意味着龙开始活动,雨水即将来临。民间趁“龙抬头”之机,争先剃头,叫“剃龙头”。二月二以后,天气渐暖,与人为害的蝎子即将活动。因此,家家户户于此日炒脆豆或煮面豆吃,起名“蝎豆”。寓意将蝎子炒尽煮绝。无论炒或煮,都以大豆与糖(或盐)、香料配合炮制,风味鲜美,极为青少年喜爱。70年代始,各地都有爆花机,蝎豆遂以爆代炒,内放糖精,不再放糖、盐、香料之类。

清明节

  系扫墓节。节前数日,家家给先人墓培土整修,叫“添坟”。一是防止风吹雨浸,坟墓自平;二是显示该坟主后继有人。如有人在“绝户坟”上添几锨土,即被视为义举。是日,沾城、下洼一带,从早到晚,提箪托盘上坟祭祖的人不断于野。男性跪拜焚纸锞,奠茶酒,女性多号啕大哭,祭生父生母者尤恸。流钟、永丰以东大部地区,正节不上坟,多在节日的前一天或前几天,节日后上坟者较少。据说,为纪念春秋时期介之推不图功名隐山被焚,清明节又称“寒食节”,三天不动烟火。节日前一天叫“小寒食”,正节是“大寒食”,后一天叫“末寒食”。其实,民间没有不动烟火的,只是不大蒸大煮,吃大饼卷鸡蛋或鸡蛋咸食者居多。该节日,当地无踏青之俗,荡秋千却蔚然成风。凡有青年妇女的家庭,节前扎起秋千架,届时,姑娘、少妇艳装浓抹,荡腾飘洒,嘻笑戏谑,长辈不予干涉,故姑娘、少妇极盼此节。建国后,城乡各地均有为烈士扫墓的活动,在烈士墓前,缅怀烈士功绩,并敬献花圈以示哀悼。1958年平坟造田以后,“添坟”活动中止,去墓址祭奠的遗风尚存。80年代,筑坟、添坟、上坟活动均有恢复,甚至与昔日无异。至于荡秋千之俗,建国后即逐渐淡漠。

端午节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民间称“五月端午”。据说,为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家家吃粽子,示意将米撒入汨罗江,吸引水中动物抢食,保护屈原的尸体。粽子多以黍粘米合红枣,外包宽幅苇叶,以马兰捆缚,经蒸煮而成。节日间多有江米粽子上市。另以祛邪除毒为意念,在门窗上插艾枝,在儿童的手腕、足腕上结“五丝”(五色线合成)。建国后,此节逐渐不被重视,门窗不见艾枝,结“五丝”的儿童不多。1958年始,粽子绝迹,至80年代方有恢复。

初伏

  俗语“暑伏”。是日午饭,家家吃“凉面”。即将煮熟的面条以凉开水过滤后,加入麻汁、蒜泥、黄瓜丝、芫荽末、鸡蛋卤等拌合而食,有的放入酱油和醋。吃凉面象征在酷暑季节不中暑,偶有一年吃不上凉面,将是终身遗憾。

中元节

  民间叫“七月十五”,实于十四日过节。此节又称鬼节,家家上坟祭祖,供飨果品。上坟时间不太集中,十三、十四、十五都有,以十四日为多。晚上,向河里、湾塘里“放草芽”。其制法繁简不一。有的用面捏成灯盏放入食油,点燃后置笸罗或西瓜皮内投放水面;有的做些纸人纸马插在笸罗沿或西瓜皮上,并衬以花卉;有的用西瓜皮制成船,在灯盏旁插上纸人,起名“许仙游湖”。“草芽”各式各样,灯火映入水面,辉煌夺目。据传,此活动起于南宋。当时北方人为避金乱随宋南渡后,每至中元节即以此形式祭奠北方的亲人,逐年扩延,到北方变为“放草芽”,并千古流传。建国后,“放草芽”之风逐渐泯灭,上坟祭祖之俗仍在沿袭。

中秋节

  八月十五月儿圆,被视为“团圆节”,奔波在外的人力求回乡。又因正值秋收,被视为“丰收节”。节日间,不饰衣着,只求口福,家家煎炸烹炒,美餐一天。傍晚,在天地神龛上摆好供菜,敬献西瓜、月饼,全家叩拜,道谢丰收。月饼是仲秋节的特具食品,友好相会,亲友互访,必不可少。据传,元代末年,每10家供养一个蒙古人,蒙古人暴横肆虐,人民深受其害。有人在每一个月饼里都放一红纸条,上书“八月十五杀鞑子”字样。群众买到月饼,纷纷议论,认为是天意,即于是日统一行动,将“鞑子”杀绝。以后月饼里的青红丝就是红纸条的象征。此传说虽无事实根据,却一直在民间流传。

十月一

  此时,农事活动基本结束,富人家的长工下工回家。如下年连用,即留雇主家做些零活,工价计入下年。部分青年自愿结合,聘请老师成立冬塾。冬季庙会从此开始,家家上坟祭祖,给祖先亡灵送“纸钱”,妇女尤切。此俗至今仍在延续。

腊八日

  腊月初八,家家吃以粘米合红枣煮成的“腊八糕”。住娘家的少妇必须回婆家。吃完“腊八糕”,即揭开春节的序幕。旧时私塾多于此日放“年假”,至来年元宵节后方才开学。建国后,此节不被重视,学校无放假惯例,“腊八糕”也多以大米饭或水饺代替。

辞灶

  腊月二十三,是送“灶君”回天宫向玉帝述职的日子,故名“辞灶”。此日,外出行人力争回家,以免“辞”在外面。“辞灶”仪式由长辈主持,先供献糖瓜,再焚灶君像与纸马(俗称“灶马”),然后叩首送别,并恳请“上天言好事”。即日,家家大扫除,户户吃“杂面”(杂粮合做的面条)。之后,开始“忙年”,丝糕、粘糕、花里虎、豆包、包子、馒头、蔬菜、鱼肉……一齐做好,备春节期间食用。建国后,破除迷信,灶君像逐渐消失,糖瓜也无人制作。至今,大扫除、吃杂面之风仍存,焚纸辞灶者鲜见。

订婚

  经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同意,即初订婚约(口头)。然后双方将嫡亲长辈的名字写于红纸之上,互相交换,称为“换号”。“换号”之后是“换柬”,随柬帖互送礼物。此时,男方以盛筵款待媒人,订婚手续完毕。建国后,首先争取本人意见,然后履行传统订婚手续。但换柬时只交换礼物(有的以钱代物),无有“柬帖”。60年代始,订婚前交换像片,后逐步发展为见面谈心。订婚后男女互相往来,在往来中,男方对女方有较丰厚的馈赠。惟黄升以西地区,女性多不去男家,男性携带礼物去女方者也不多见。70年代,由父母包办的“娃娃亲”在西部、北部地区有所恢复,80年代较为普遍,而东部地区,“娃娃亲”仍属罕见。西部、北部地区,订婚后男女双方不搞礼仪往来,东部则大事走动,孩生日、娘满月,婚丧嫁娶,“新亲家”都得首当其冲。如男方到女方去,必须给女孩“看钱”,不然,则有退婚的可能。其实,订婚不是法定手续,孩子长大后,自主退婚者不在少数,家长只得服从。

结婚

  男方
   选定黄道吉日后由媒人转达女方。结婚前一二日(必须是双日),男方送五色食物给女方(如鸡、鱼、酒、肉、蔬菜等,有的送米和面),名曰“下礼”,又称“催妆”。与此同时,不论春夏秋冬,男方必须给女方一套上轿棉衣,若在夏日,则将棉衣置轿内做坐垫。民国时期,东部地区趋向简单,有的只送衣料,置棉絮于轿内充当棉衣。结婚前一日,男方近族的大门贴喜联,傍晚,吹鼓手在大门前奏乐,叫“响门”。晚饭后,吹鼓手伴奏,新郎到全族长辈家叩拜,叫“拜门”。结婚时,男方备两乘花轿,一红一绿。新郎乘红轿,鼓乐伴奏(富家更有旗锣伞扇),由两位礼宾(叫“拿毡的”)陪同,去女方迎亲。女方长辈亲迎新郎入席,宴毕,在鼓乐声中为新郎披红戴花。同时,新娘头蒙红巾(叫“蒙头红”),足不履地(冬天也不准穿靴),以椅子抬入红轿,新郎换乘绿轿,吹吹打打,到男家举行婚礼。陪同新娘前往的有:男女送客各2人,压车压轿的儿童2人,赶车拉陪送、嫁妆的数人。花轿行程往返不得同路,行路人必须让路,即使达官贵族也不例外,因为结婚有“小登科”之称。花轿至男家门口落轿,新郎先进院坐椅子等候,新娘由女宾扶持,步红毡至庭院,与新郎拜天地后,揭头巾,面公婆,入洞房,喝合婚酒,吃饺子,即为“合卺”。晚上,女方送来酒菜,供喝“红酒”。“喝红酒”也叫“殃喜”、“要火烧”,小叔子和下辈人都来戏耍殃闹,有的大岁人和长辈也来凑趣,此所谓“三日无大小”。此后,女方的眷属频频来男家“送饭”、“圆饭”、“会亲家”、“随人情”、“梳头”、“填箱”、“赠手巾”,男方的亲友都来祝贺,人来客往,笑语声声,大吵大嚷,向女家长“要火烧”殃喜,如此宴宾三日方告礼成。新娘于是日回娘家,一般在娘家住两日再回婆家,叫“回六”。如女方属第二次结婚,即大为从简,一不用花轿,二不用迎亲,只以马车迎接,叫“拉回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后,都依法到政府领取结婚证书,但在农村仍需举行上述结婚仪式,只是改乘轿为骑马、骑(坐)自行车,近年又改为坐拖拉机、汽车。其他形式也大为从简,“蒙头红”自行取消。“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准贺喜,不准设宴,不准吹打,尔后恢复旧习,而且设宴益盛。70年代后期始,结婚前,男方必须备好家具,有的男方出钱女方购置。80年代逐步升级,由橱柜到沙发、缝纫机,又到家用电器,男方耗资由一千元到数千元。黄升以西地区情况有所不同,结婚前,女方备大量“陪送”,一般价值一二千元,多者5000元以上。

贺寿诞

  俗语云:“活盼生日,死盼忌日”。自古“做生日”最为普及。但重视程度有异。一般说来,西部比东部重视,大家庭比小家庭重视。旧时,年过花甲的长辈方能接受亲友祝贺。与贺者主要以“寿桃”、“龙须面”为礼品,宴请亲友必须有面条,称“寿面”。家庭情况不同,贺寿形式不一。社会上层人士或富家老人寿诞,除亲属外,尚有许多宾朋乡里登门祝贺,携厚礼,送寿幛,献寿联,阿谀奉承,捧场增光。接受祝贺者,除设筵款待外,有的唱大戏进行炫耀。穷人家寿诞之日却默默无声,除自己的子女送点包子、馒头、面条、油条外,再无其他宾朋。解放后,无声势较大的祝寿活动,但却较前普及。一般老人寿诞,子女及亲近亲属都备礼祝贺。不分年龄大小,做生日均忌喝粥,老人生日,晚辈百依百顺,晚辈生日,长辈不打不骂。近年来,贺寿诞送“寿桃”、“寿面”的较少,赠生日蛋糕者普及。

贺生子

  婴儿出生,不分男女,一律称为“添喜”,本族及乡里凡素有礼仪往来者,都送礼祝贺。大多送鸡蛋、红糖、油条、面条、馒头等。婴儿的外婆、舅母、姨母、姑母分别在三日、六日、九日、十二日前来看望祝贺。最隆重的是“十二日”,旧社会,比较富裕的家庭生了男孩,即设宴通知亲朋前来祝贺,叫“做十二日”。如果是老年得子或大户生第一个男孩,更是大事庆贺,亲友、乡里送“小红包”、“长命锁”,主家则大摆筵席,有的唱戏3天。西部地区有幼儿一百天“做百岁”的,气氛胜于“十二日”。实行计划生育以后,不分穷富,无论生男生女,都“做十二日”,庆贺更盛于前。

贺建房及迁居

  农村建房,乡里以助工代替庆贺。60年代至70年代,盖房由生产队拨工,邻里即送酒、送烟,以示祝贺。新房落成或购置新房迁入新居时,邻里亲友具礼庆贺,称“温锅”,主家也备酒答谢。
  贺前程:明清时期,如有考取生员、举人、进士者,亲朋必来祝贺,贺光宗耀祖,贺前程似锦。主家设盛宴答谢。废科举以后,贺前程之风消失。直到80年代,似有恢复,凡参军入伍和考取中专、大学者,都有乡里、亲朋祝贺,只是形式简单,不设宴答谢。

经济概况

综述

  近年来,沾化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1998年,沾化县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1999年成功实施群众吃水供水工程,成为全国第一个按城市化标准村村户户通自来水的农业县。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8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49%,在全省上升了14个位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亿元,增幅和投资率均达到6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320元,城乡干部职工收入持续增长。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沾化县基本形成了“供电价格低且电源充足、供水价格低且水源充足、供热价格低且能力充足、供地价格低且地源充足、治污成本低且能力充足、运输成本低且运力充足”的“六低六足”的优势,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战略机遇期”,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今年一季度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17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695万元,同比增长40%以上;总税收额6375万元,同比增长20.4%,达到同期的最高水平;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13.18亿元,同比增长153.9%,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农业

  1、沾化县冬枣产业基本情况:
  沾化冬枣是沾化县特有的一种珍稀果品资源,其成熟期晚,色泽光亮赭红,皮薄肉脆,细嫩多汁,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被誉为“活维生素丸”。1995年,在“全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沾化县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在“2000年中国百姓最喜爱的果王菜王暨植保名品选评大赛”中,沾化冬枣被评为“中国果王”,列“十大果王”之首。目前,全县冬枣密植园已达30多万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1500万公斤。全部达产后,年产量可达2亿公斤,总收入40亿元。
  2、沾化畜牧业基本情况:
  沾化县有滨海草场67万亩,人工草场10万亩,荒地30余万亩,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1994年以来,先后被列为全国羊毛生产基地县和全国秸秆养羊示范县。1999年,香港中宏工程公司与浙江横店集团共同投资,利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牧开发设备,进行60万亩的大规模土地开发,目前,已开发土地6万亩,整体开发后将成为亚洲地区面积最大的苜蓿生产基地。2000年,自费进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目前,各种设施配套、人员配备已准备完毕,2002年底将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
  3、沾化水产业基本情况:
   沾化县海岸线曲长170.5公里,沿海滩涂84万亩,-5米浅海200余万亩,境内10余条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有鱼类200余种,虾蟹贝类50余种,其中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以及对虾、梭子蟹以其独特的风味驰名遐迩。近几年来,立足资源优势,大搞海淡水养殖,目前已开发海水养殖面积17.5万亩,淡水养殖面积6万亩,并建有鲁北地区最大的海产品批发市场――冯家海产品批发市场。
  沾化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紧紧围绕“抓防疫保安全,上规模增效益”工作主题,积极发展特色畜牧业、绿色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规模养殖,促进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水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日益明显,畜牧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势头。总量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畜牧业总产值实现5.8亿元,较2005年增长16%。2007年上半年,全县生猪存栏12.3万头,牛存栏9.1万头,羊存栏14.5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3%、18.4%和19.8%,家禽存养310万只,同比增长85.2%,肉类总产2.68万吨,禽蛋产量0.68万吨,同比增长18.6%和30.5%,实现畜牧业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14.4%。沾化县海岸线长170.5公里,浅海滩涂面积284.5万亩,是山东省海洋渔业大县。

工业

  全县有126户县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达85.7%,累计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9012万元。199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67亿元,增加值3.51亿元,利税9376万元。其中,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其它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分别实现5.9亿元、1.3亿元和3290万元,乡镇工业完成总产值10亿元,实现利税7242万元。骨干企业有:沾化金丝食品有限公司1993年,山东金丝枣酒厂与美国中美联合投资公司共同出资20万美元建成中外合资企业,有职工350人。主要从事枣脯、枣制品的生产和经营。生产规模300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199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01万元,销售收入2125万元,实现利税690万元。沾化永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沾化县棉纺织厂,1994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属国有中型(一)企业,占地62公顷,有固定资产4500万元,职工96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0%以上。199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298万元,上交利税149万元。获省纺织工业厅“安全生产三无企业”称号。沾化县肉联厂国有小型企业,厂区占地6.8万平方米,有固定资产2500万元,职工110人。引进世界一流水平的荷兰施托克先进设备,设计年屠宰肉牛9万头、羊7万只,产品销往北京、天津等城市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伊朗、俄罗斯、中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9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3万元,实现利税23.13万元。

商业

  1998年,全县有国有商业网点303个,集体商业网点437个,私营企业118户,个体工商户13361个,从业人员32674人。全县有集市41处,大型专业市场有县城农贸市场、利国乡车王木材专业市场、冯家镇海产品专业市场、海防海产品专业市场,年成交额3.4亿元。粮食年定购量9600吨。全县有国有粮油店30家,年经营量20.5万吨。全县有燃油销售点190家,总销量2.5万吨。对外贸易,社会出口总量1.32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23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9.85万美元。

行政区划

  1996年12月25日,沾化县撤销冯家乡、泊头乡,设立冯家镇、泊头镇(鲁政函民字【1996】59号)。1998年7月28日,撤销沾化县永丰乡,设立永丰镇(鲁政函民字【1998】21号)。2000年,沾化县辖6个镇、8个乡。总人口366178人,各乡镇人口: 富国镇 66264 下洼镇 36427 古城镇 25208 泊头镇 31595 冯家镇 34589 永丰镇 20015 大高乡 18748 流钟乡 21930 黄升乡 26136 李家乡 20500 齐鄹乡 24411 利国乡 16450 下河乡 14881 河贵乡 4457 徒骇河农场虚拟乡 3790 海防办事处虚拟乡 77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2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沾化县撤销大高乡,设立大高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沾化县辖6个镇、4个乡。
  沾化县今辖: 
  富国街道办事处: 面积240.046平方千米,人口61489人。辖33个行政村。政府驻富国,邮编256800。
  富源街道办事处: 面积148.83平方千米,人口49345人。辖41个行政村。政府恒业二路38号,邮编256800
  古城镇: 面积74.77平方千米,人口26927人。辖50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古城村,邮编256801。
  下洼镇 :面积153.11平方千米,人口58025人。辖62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大下洼村,邮编256803。
  泊头镇 :面积107.94平方千米,人口33337人。辖36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镇政府驻泊头村,邮编256809。
  大高镇: 面积103.47平方千米,人口42532人。辖67个村委会,65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大高村,邮编256802。
  黄升乡: 面积61.38平方千米,人口28122人。辖34个村委会,33个自然村。乡政府驻黄升店村,邮编256808。
  下河乡 :面积89.85平方千米,人口15581人。辖27个村委会,35个自然村。乡政府驻下河村,邮编256810。
  冯家镇 :面积260.98平方千米,人口58151人。辖44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冯家村,邮编256805。
  利国乡 :面积123.11平方千米,人口17870人。辖30个村委会,27个自然村。乡政府驻利国村,邮编256811。
  滨海乡 :面积529.16平方千米,人口8754人。辖20个村委会,20个自然村。乡政府驻原徒骇河农场场部,邮编256813。
  海防办事处: 面积504.2平方千米,人口570人。驻海防,邮编256814。

沾化冬枣

   沾化冬枣是果中珍品,被誉为“中华奇果”、“世界第一果品”,因成熟期晚(10月中旬)而得名。个体大,单果重平均14.7克。果皮赭红光亮,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可食率达93.81%。富含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梨的100倍、金丝小枣的20倍,含有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素。1995年获首届环渤海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 。沾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沾化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把冬枣树定为县树、10月8日为冬枣节。2007年,沾化冬枣种植面积50万亩,总产6亿斤,销售收入18亿元。
  沾化冬枣,源远流长。
  枣树是中国古老的果树,品类繁多,栽植历史悠久。据1984年枣树资源普查,仅沾化县就有9个品种,15个类型。这些品类是经过历代先民优中选优而成,正如《齐民要术》“选取好味者留栽之”所言。《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记载:“枣树早在战国时期已盛产于燕南渭北,以后成为华北地区最普遍的果树。”沾化境域,属于鲁西北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归属齐国。尽管沾化境域多为渤海退海之地,成陆较晚,但据县内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家古窑封土址、西古窑址,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古窑址、郑家古窑址的出土文物考证,这方土地上早在东周时期已有先民定居,繁衍生息。可见,《齐民要术》、《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两书所言,自然包括沾化境域。县域自宋代置县后,经济、文化等逐渐发展,历经宋、金、元各代,至明代达到盛期,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开始编修县志。流传至今的沾化县最早的历史文献明万历《沾化县志》(1619年编纂)记载枣类有“小枣、婆枣、灵枣、无核枣、酸枣”。沾化人民长期栽植枣树,积累下丰富经验,清光绪《沾化县志》(1890年编纂)对此作出“枣,土地所宜”的精辟总结。枣逐渐成为地方特产,不但满足本县需要而且外销他地,正如民国《沾化县志》(1935年编纂)记载:“枣为本县特产,有无核枣、金丝小枣、银丝小枣、铃枣、冬枣、帑枣、泼(婆)枣等名,与乐陵枣媲美,出口。”
  沾化冬枣是枣之一类,其栽植历史,由上所述可窥见影象。县内民间素有“先有冬枣树,后有沾化县”的俗语,一语破的。沾化境域独立置县始于宋庆历二年(1042年),名曰招安县,金明昌六年(1195年)更名沾化县,据此推断沾化冬枣已有近千年的栽植历史。
  县内还传颂着一段沾化冬枣祖树退燕王的故事。1400年前后,燕王扫北(朱棣即位前为燕王,1399年起兵北平,1402年破南京,当地称燕王扫北。1403年即皇帝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生灵涂炭。一日大军突入县境,人民防不胜防,劫难当头。突然,冬枣祖树上空电闪雷鸣,地上飞沙急起,大军见此,慌作一团,急忙退避,人民免遭一场灾难。从此,沾化人民对冬枣祖树崇为神灵。时代变迁,灾难频仍,冬枣祖树不堪忍受而死。幸喜其孙木历尽沧桑而存活,迄今三百龄,仍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冬枣树是长寿树,寿命可达数百年,甚至超千年。但沾化县濒临渤海,靠近黄河入海口(黄河曾在县境内入海),自古洪、涝、旱、碱、潮、蝗等自然灾害迭加,明清两代有十几次县治几不能存。大灾一来,人可逃散,而树木不能,历经灾难幸而存者万不有一,因此,现存老树三百龄者,为老树之最。至于百龄以上老树,则屡见不鲜,百龄以下老树,古老村庄几乎村村皆有,三五十龄者则难以数计。
  综上所述,可知沾化冬枣栽植历史之久。

历史人物

  丁汝夔:(1497~1550),字大章,号沦源,今古城镇管家庄人。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礼部主事,山西左布政使,甘肃、保定、应天巡抚,湖广参政,河南巡抚,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书兼督团营。丁汝夔任礼部主事时,因争“大礼”被削职家居,后议定复官。巡抚应天时,大奸臣严嵩专权,侵吞军饷,战备废弛。其子严世藩亦仗势欺凌官吏,鞭笞役卒,丁汝夔对此极抱不平,出面制止,自此与严氏父子结怨,遭贬谪任湖广参政,复以公议起任河南巡抚等职。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丁汝夔任兵部尚书兼督团营。时鞑靼军屡屡犯境,边务紧急,丁汝夔呈《备边十要》及“退虏长策”十余牍均被严嵩扣压,致使鞑靼军进犯肆掠京城8日。嘉靖帝以“御寇无策,守备不严”敕令将丁汝夔斩首。汝夔临刑醒悟,大呼:“是严嵩误我!”。后免死下狱。1567年隆庆帝继位,丁汝夔得昭雪,赐资政大夫。
  苏兆登
   字宴林,号朴园。今古城镇王见南村人,1768年出生。幼时家贫,当地范氏塾师怜其聪敏,收养读书。兆登刻苦自砺,学业优异,每试皆冠。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考取举人。1799年(清嘉庆四年)考取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道监察御史、江西南安府知府、军机章京、陕甘学政、永平府知府、淮阳河务兵备道等职。并曾出任云南乡试正考官、会试及顺天乡试同考官。1821年(清道光元年),擢升福建按察使,因奔父丧未赴任。后乞告归里,奉母10余年,1847年卒于家。
  苏敬衡 : 字心舆,号蕉林,苏兆登子,1801年出生。1834年(道光十四年)考取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考取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陕甘副主考,直隶天津府、宣化府知府,广东雷琼兵备道,甘肃、四川按察使等职。1853年(清咸丰三年),敬衡由四川调任福建按察使,被奸人诬告,未赴任。后真相大白,但敬衡因继母年迈,请假归里,1867年卒于家乡。苏氏以“父子二鼎甲”闻名于世。
  张衍鲁:(1797~1867),字步曾,1829年(清道光九年)武进士;
  张衍熙:(1808~1867),字如皞,1840年(道光二十年)武进士。张衍鲁、张衍熙系同胞兄弟,今大高镇河沟张村人。张氏兄弟出生于普通农家。其父嗜读书,但屡试不中,改习医方便乡里。其两位叔父皆为武庠生。时河沟张村开设拳房,农家子弟多习武,兄弟皆受影响,先后弃文就武。衍鲁身魁伟,性豁达,勇力过人。会试中,以拉硬弓为众人惊叹,官至湖北都司,封昭武都尉(正四品)。衍熙身伟貌秀。会试中,射箭,三牌皆穿靶心,为各省武举叹服。曾任济南提塘、徐州营守备。诰封武德骑尉(正五品)。
  王金奎:字文甫,号石农,生卒年不详,今富国镇杏行村人。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恩科举人,朝考二等。初任广东盐课大使,到粤后,不善于应酬,值宋晋之开局修《山东通志》,应召回里任采访,经常与济南名士和知识界人士在一起探讨学问。他嗜书成癖,遇好书即买,钱不够时以衣服作抵押。家藏书不下万卷。深通金石学,考据精详,品鉴无讹。

地方特产

   沾化文蛤:文蛤俗称花蛤,为半咸水贝类。喜栖于近河口浅海细沙表层,常随潮流涨落作短距离移动。蛤肉洁白鲜嫩,清香爽口,素有“天下第一鲜”之称。汆、烩、蒸、炝或作馅均宜。文蛤又是名贵保健材,具有调阴阳、益气血、补精髓、抗衰老之功效。沾化县是中国三大文蛤产地之一,浅海域分布面积43万亩,蕴藏量7.56万吨,宜捕量6000吨左右,均居山东省第一位。文蛤远销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疣梭子蟹:俗称螃蟹,因其体呈梭形,背有三个隆起而得名。沾化沿海是其主产地。每年4~5月间,雌蟹游入近海产卵。蟹肉细嫩,洁白鲜美。未产卵之雌蟹,蟹黄盈满甲壳,色艳味香。自古骚人墨客咏蟹诗文颇多,吃法也甚讲究,如“芙蓉菊花蟹”、“雪丽大蟹”、“七星蟹黄”等。
   渤海毛虾:渤海毛虾(虾皮),是一种生长迅速、生命周期短、 繁殖力强、世代更新快的小型虾类,在生态习性上属于浮游动物类群。毛虾喜栖息于近岸泥沙底质浅海区,食物链短,生长成熟快,一年能繁殖二代,年产量在4万吨左右,沾化出产的毛虾品质最好,营养价值高,成为近年来沾化渔民海水捕捞的主要对象。毛虾体小壳薄肉嫩,适于加工成虾皮或虾酱,是虾皮、虾酱的主要加工原料。市场上的虾皮即为毛虾加工而成。虾皮的营养价值很高,在水产品中属价格比较低廉的大众化海味品。经化验每100克虾皮中含蛋白质39.3克,脂肪3克,糖类8.6克,钙2000毫克,磷1005毫克,铁5.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07毫克,尼克酸2.5毫克。虾皮中钙和磷的含量在水产品中最为可观,儿童适当地食用虾皮,对其生长发育大为有益。
   海蛰:海蜇又名水母,为海生腔肠动物,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伞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饵。海蜇的营养丰富,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质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海蜇是天然保健食品,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降血压、祛风、除湿、清积、润胆功能。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为海蜇皮,腕部为海蜇头。沾化县年均海蜇产量1.5万吨。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海蜇专业批发市场,年市场交易额可达20亿元。
  梭鱼:梭鱼体纺锤形,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渤海湾沾化海域常见的经济食用鱼类。沾化海域梭鱼年产量达1.5万余吨。捕捞梭鱼的最佳时期在春季,民间有“食用开凌梭,鲜得没法说”的说法。开凌梭是春暖冰开后被捕获的第一批梭鱼。每逢冬季梭鱼便潜入深海越冬,处于休眠期的梭鱼极少进食,腹内胆汁、杂物少,春风送暖,冰凌开化,万物复苏,农历惊蛰前后梭鱼集群游入海口附近的河道内觅食,此时被捕捞到的开凌梭鱼鲜美,食之即不用刮鳞也不必剖肚,只须清水文火慢慢炖煮,其汤汁乳白、肉质鲜嫩、味美诱人、营养上乘。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